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黎巴嫩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

Economic and Commercial Office of the Embassy of the People'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Lebanese Republic

首页>黎巴嫩经济概况>宏观经济

来源: 类型:

2007年黎巴嫩经济回顾及2008年经济展望
  2007年,受国内持续的政宪危机及国际经济环境变换的不利影响,黎巴嫩经济总体困难,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,黎巴嫩经济的4大支柱产业,发展各异,金融业、对外贸易和侨汇收入仍然是支撑黎巴嫩经济的中坚,但旅游业则受到严重的冲击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的预测,2007年,黎巴嫩经济增长3%左右,增长速度低于地区其他国家。特点如下:

  金融业业绩突出,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。2007年,尽管黎国内各派争斗不休,危机不断,但黎商业银行资产及利润却实现双双增长,分别增长10.7%和23.6%;银行存款持续增加,近700亿美元,存款额接近GDP的3倍;黎镑汇率保持稳定,与美元的比价始终固定在1507黎镑:1美元的位置;为了进一步提高抗风险能力,应对国内危机,黎巴嫩各大商业银行加快拓展海外市场,一年内,到海外开设分支机构近10家,大多集中在周边及海湾、北非地区。

 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。由于没有象样的工业体系,黎巴嫩的日用消费品大多依赖进口。尽管经济形势欠佳,黎巴嫩的进口却继续大幅增长,2007年,黎巴嫩进出口总额146亿美元,同比增长25%,其中进口118亿美元,增长26%,出口28亿美元,增长23%,逆差90亿美元,增长27%。造成进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欧元的大幅升值,因为传统上,欧洲是黎巴嫩主要的进口货源地,约40%的进口商品来自欧洲。另一方面,大批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黎巴嫩,也拉动了当地的进口和消费。

  侨汇占GDP的比例超过20%。黎巴嫩海外移民超过其本国人口的2倍,多达1200万以上,传统上的亲情依恋,使得黎移民每年汇回国内的侨汇超过50亿美元,人均接受侨汇1700美元左右。而且,越是黎国内经济不佳,生活窘迫,汇回的侨汇可能越多。

  此外,2007年成功召开巴黎III国际援黎会议,黎获得了76亿美元的援助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黎财政危机,特别是到期债务压力。虽然黎巴嫩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早已超过国际警戒线,但由于大部分债务为当地银行拥有,而黎巴嫩银行的存款数额不断增加,远远超过黎公共债务的数额,因此,人们并不担心巨额的公共债务。

  黎巴嫩的外汇储备也保持相当规模,其黄金储备较高,得益于世界黄金价格上扬,黎黄金储备约合85亿美元,加上12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,保证了其金融市场的稳定。

  2007年,贝鲁特港业务稳健发展,年处理集装箱近95万标箱,比2006年增长60%,实现利润9000万美元,是继电信之后黎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。

  黎巴嫩的经济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  旅游业严重受损。作为黎巴嫩的支柱产业,2007年,黎旅游业收入13亿美元,仅占其GDP的5%左右。由于各派间不断的政治斗争,加之黎总统选举迟迟未果,政局一直处于不平定状态,游客大幅减少,与此相连的酒店入住率连创新低,仅23%,致使一些饭店难以为继,纷纷关张停业。与旅游相关的投资也开始萎缩,一些项目停工。

  政府财政压力加大。电力是黎财政补贴的大户,每年补贴额高达10亿美元。除此之外,2007年,国际原油、农产品价格涨幅惊人,而这又都是黎巴嫩需要大量进口的商品,为避免引发社会矛盾,政府不得不拨款补贴,以抑制油价和面粉价格涨幅过大。据统计,2007年,政府用于平抑油价的补贴为5亿美元。过去,一吨小麦的进口价格是271美元,现在涨到了511美元/吨,政府按240美元/吨的价格给生产商,每吨小麦要补贴271美元,一年也投入了5000万美元的财政补贴。

  消费市场萧条,投资萎缩也是困扰黎巴嫩经济的不利因素。由于食品价格大幅上涨,居民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受到抑制,即便商店打折甩卖,顾客还是稀疏。

  2008年,预计黎巴嫩经济增长率为3%。然而,黎经济发展将面临诸多挑战,政府制订的改革方案的实施阻力重重,电力改革酝酿了多年,但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,电力仍将是财政的大包袱;为增加财政收入,黎计划提高增值税税率,由目前的10%提高到12.5%,但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,又不得不推迟实施;劳工协会要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,也增加了财政负担。从外部环境看,由于黎巴嫩经济高度自由、开放,与国际市场息息相关,高位的原油、食品及原材料价格还将继续让黎巴嫩经济承受压力。总之,黎巴嫩经济将继续在困境中徘徊。